中国消费者协会: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责任编辑:焦点)
- 植物除臭剂生产厂家分享(植物除臭剂是用在哪些方面的)
- 冷空气送来凉凉冬意 厦门今日最高温降至22℃
- 想要在逆境中“大换血” 灯饰企业需将转型变革落到实处
- 四川省消委会提示:贴着“儿童”标签的食品未必更健康
- 為什麼銅和鋰可能變成「新石油」?|天下雜誌
- 虚拟电厂,电网里的“搬运工”
- 女性益生菌哪个牌子好?这样挑选不纠结
- 小房变大房蜗居变宜居 厦门人均住房面积增长近4倍
- 天下晨間新聞 蘋果獲利炸裂,晶片短缺難道沒影響?|天下雜誌
- 钢化玻璃安全性能怎么样 要怎么加工制造钢化玻璃,行业资讯
- 中粮工科阿尔及利亚九座钢筋混凝土筒仓项目首个工程竣工
- 设备选型原则和方法(注意事项有哪些)
- 二氧化钛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精确把控二氧化钛成分关键
- 北京国安队8月25日晚联赛再战武汉队